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高级检索

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点火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登科
    2024(4):1-11.
    [摘要](59) [HTML](0) [PDF 1.33 M](3505)
    摘要:
    作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火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武器的发射效率和作战效果,因而点火药的性能尤为重要。以硼/硝酸钾为代表的非金属类点火药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该点火药面临着点火温度过高、硼粉老化及吸湿等问题。以金属粉作为可燃剂的金属类点火药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独特的能量释放特性,但燃烧速率较慢。因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制备出具有层状或核壳结构的反应材料,可以大大增加氧化剂和金属燃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并缩短传质距离,从而提高反应效率。近年来,含能配合物类点火药的研究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以含能配合物作为燃料,设计点火药配方,能够显著实现点火药的性能调控性能。
    2  烟火药剂的发展与展望
    张兴高
    2024(4):12-20.
    [摘要](33) [HTML](0) [PDF 478.46 K](3456)
    摘要:
    为系统梳理烟火药剂的发展,推动新型烟火弹药研发,对烟火药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归纳了高消光系数材料、发烟剂配方及性能调控、多频谱发烟剂以及高活性金属粉体、燃烧剂配方及性能调控、多效应燃烧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适应未来战争需求,一剂化和环境友好型的多频谱复合发烟剂、单向可视烟幕、高能和多功能燃烧剂将是烟火药剂的主要发展趋势。
    3  镁/聚四氟乙烯点火药研究进展
    柏志力
    2024(4):35-44.
    [摘要](25) [HTML](0) [PDF 935.31 K](3300)
    摘要:
    镁/聚四氟乙烯(Mg/PTFE)是一种高能点火药,因其能量密度大、燃烧温度高、点火能力强,在含能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Mg/PTFE的研究进展,基于Mg/PTFE在点火、燃烧及红外辐射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原料配比、粒径、装药密度、制备工艺、气氛环境等因素对药剂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药剂的燃烧机理。以药剂的性能提升为导向,详述了在基础配方Mg/PTFE中使用铝镁合金、添加无机非金属等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并指出Mg/PTFE后续研究应该以新型配方探索、制备工艺优化以及燃烧机理的深入研究为主,以期为该药剂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4  火工品装药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辛浩月
    2024(4):45-54.
    [摘要](17) [HTML](0) [PDF 2.03 M](3213)
    摘要:
    增材制造技术是基于数字化加工的新一代先进快速成型技术,因其在火工品装药中能够有效发挥高精度、高安全和自动化连续生产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墨水直写技术和基于光固化的墨水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这3种增材制造技术在火工品装药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火工品装药以及武器装备的数智化发展提供参考。
    5  火工药剂微装药技术现状及后续发展思考
    王燕兰
    2024(4):55-61.
    [摘要](15) [HTML](0) [PDF 1.16 M](3201)
    摘要:
    相比传统火工品,MEMS火工品的结构、尺寸及制造工艺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对火工药剂提出了低能输入、高能输出、小尺寸装药、小尺寸传播及与MEMS工艺相兼容等新要求。为了适应MEMS火工品的发展,原位叠氮化反应装药技术、增材制造装药技术、物理气相沉积薄膜装药技术等微装药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适合于MEMS火工品的几种微装药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后续发展思路。
    6  国外绿色火工药剂研究进展
    柏席峰
    2024(4):28-34.
    [摘要](30) [HTML](0) [PDF 429.18 K](3177)
    摘要:
    梳理了近年来国外绿色起爆药和延期药的研发进展。在起爆药领域,国外重点研究了高氮化合物、高氮金属盐、含能配合物/聚合物,以及基于二硝酰胺铵、氢化钛/高氯酸钾和铝热剂的起爆药。其中,5-硝基四唑铜是最具吸引力的成果之一。美国陆军已在多种引信和雷管平台上验证其取代叠氮化铅、斯蒂芬酸铅的前景,并寻求放大生产途径。在延期药方面,国外的研究重点是寻求可取代Sb/KMnO4中Sb的燃料,以及新型氧化剂,如氧化铋、过氧化钡等。相关研究为现有弹药、引信装备中采用的雷管等火工品绿色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7  新型配合物点火药设计与表征
    成闻川
    2024(4):62-68.
    [摘要](15) [HTML](0) [PDF 1.32 M](3169)
    摘要:
    为探索新型点火药,以满足武器装备更高的需求,以3, 5-二硝基苯甲酸根(DNBA)为阴离子,1-烯丙基咪唑(AIM)为配体,过渡金属Mn、Co、Cu为中心离子,合成了3种新型含能配合物燃料,对其晶体结构、热分解特性、燃烧热和机械感度进行了测试;基于此,设计并制备了3种点火药,对其燃烧热、线燃烧速率、输出压力、点火能力和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3种新型含能配合物燃料的热分解温度处于272.93~427.85 ℃范围,燃烧热处于16.69~18.91 kJ?g-1范围,对机械刺激不敏感;3种点火药的燃烧热处于3.88~4.71 kJ?g-1范围,线燃烧速率处于153.28 ~ 187.33 mm?s-1范围,输出压力处于4.36~4.62 MPa范围,撞击感度处于28~32 J,摩擦感度处于216~252 N。
    8  含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油相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陈 丽
    2024(4):92-96.
    [摘要](21) [HTML](0) [PDF 451.29 K](3127)
    摘要:
    为了增强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爆炸性能,在传统基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的复合油相材料中加入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18-2-18,设计了一种新型复合油相材料,并以此制备了乳化炸药,测试了复合油相材料主要性能参数,考察了18-2-18含量对乳化炸药的乳胶基质粘度、内相粒径及爆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8-2-18的新型复合油相材料的酸值、水分、粘度、滴熔点等指标均达到工业生产标准;与传统复合油相材料相比,新型复合油相材料中的18-2-18含量为0.7 %时,其乳化剂含量从38.0 %降低至23.7 %,降低了复合油相材料的生产成本;乳胶基质内相粒径由4.00 μm减小到1.22 μm,提高了乳胶炸药的稳定性;乳化炸药爆速达到5 042 m?s-1,且20次高低温循环后仍然能够稳定爆轰,爆速为4 512 m?s-1。
    9  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B/CuO延期药微球及性能研究
    杜尚昊
    2024(4):80-85.
    [摘要](14) [HTML](0) [PDF 1.08 M](3116)
    摘要:
    为了探究B和CuO配比对延期药微球性能的影响,采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了B/CuO延期药微球,对微球的形貌、粒径分布和圆形度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微球的流散性、堆积密度、机械感度及燃烧性能,计算了线性燃速与延期精度。结果表明: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的B/CuO微球元素分布均匀、粒径分布窄、流散性好、圆形度高;随着B质量分数从8.3 %增大至20 %,最大输出火焰温度提高了127.18℃,燃速从10.14 m?s-1升至17.58 m?s-1,并在B质量分数为15%~20%时达到一个燃速平台期;当B质量分数为8.3%~11.9%时,反应不完全,有红褐色产物生成;与物理混合制备的样品相比,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的样品燃烧面平整,火焰平稳,燃速相对范围较小,延期精度较高。
    10  延期药燃速控制技术综述
    张斐然
    2024(4):21-27.
    [摘要](21) [HTML](0) [PDF 577.42 K](3106)
    摘要:
    基于延期药燃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从延期药配方、燃速调节剂和制备工艺等方面对影响延期药燃速及延期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延期药组分、配比及粒度对燃速的影响机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钙钛矿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及微流控技术在延期药制备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对加快延期药燃速、改善燃烧性能以及提高燃烧过程稳定性的优化效果,以期为延期药配方设计、延期火工品的燃速及精度控制提供参考。
    11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纳米HNS制备在线监测研究
    张 松
    2024(4):74-79.
    [摘要](22) [HTML](0) [PDF 1.16 M](3078)
    摘要:
    为探索常压下石墨烯为了实时掌握微纳米火工药剂制备过程的安全性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典型传爆药六硝基茋(HNS)为研究对象,基于微流控、温度传感、压力传感及近红外测试技术设计微流控在线监测系统,对微纳米HNS制备过程进行在线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两相流体的混合是一个放热过程,流体温度由19.4 ℃升高至23.6 ℃,且其在通道中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过长的混合时间和通道内温度分布不均等因素会导致最终产品的粒径变大且分布较宽;微流体注射泵达到稳定工作至少需5 min左右,微通道内的最大压力可达0.15 MPa左右;通过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峰位置与吸光度强度,可以判断连续制备过程中流体参数及产品粒度分布的稳定性。
    12  AlB2@PVDF壳核结构制备及其在点火药中的应用
    林志文
    2024(4):69-73.
    [摘要](29) [HTML](0) [PDF 860.90 K](3064)
    摘要:
    为改善含硼(B)含能体系的能量释放,采用NaOH水溶液对原料AlB2进行刻蚀,并采用PVDF对刻蚀AlB2进行包覆,得到了AlB2@PVDF壳核结构材料,并对其形貌和热行为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以KNO3为氧化剂,分别以单质B、原料AlB2、AlB2@PVDF为可燃剂,制备了3种配方的点火药,并对其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刻蚀后AlB2的XRD谱图出现B基特征衍射峰;AlB2@PVDF材料中PVDF以丝状和团状形态附着和悬挂在刻蚀AlB2的表面和沟壑内部;AlB2@PVDF的实测燃烧热值为25.5 kJ?g-1,相比单质B提高了56.4 %;与基于单质B的点火药相比,基于AlB2@PVDF的点火药的燃烧火焰更稳定且燃烧更剧烈,其燃烧时间缩短了28.1%,平均燃烧温度提升了31.2%,最高燃烧温度提高了172.49 ℃。
    13  喷墨打印CA/CL-20点火起爆序列及其性能研究
    杨宏伟
    2024(4):86-91.
    [摘要](15) [HTML](0) [PDF 1.94 M](3052)
    摘要:
    为了实现CA/CL-20点火起爆序列的微型化制备,基于喷墨打印技术,以叠氮化钠墨水、铜盐墨水、CL-20墨水为前驱体,采用分层打印的方式在SCB上原位制备了叠氮化铜(CA)和CL-20炸药,制成SCB+CA+CL-20微型化点火起爆序列,并通过发火性能试验及RDX雷管-铅板起爆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制备的CA在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爆燃转爆轰,且能够点燃CL-20;SCB+CA+CL-20样品的点火持续时间超过6 ms,而SCB裸桥和SCB+CA样品均小于2 ms,表明打印的CL-20未发生爆轰,而是以燃烧为主;SCB+CA+CL-20点火起爆序列能够可靠起爆RDX雷管,并将铅板炸穿。
    14  某点火器工作故障分析及改进
    海 涵
    2023(5):18-21.
    [摘要](85) [HTML](0) [PDF 1.20 M](2559)
    摘要:
    针对某点火器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管体破碎和输出压强峰值较高的问题,分析了导致该工作故障的可能原因,认为点火过程中药柱内外通道压差过大导致药柱压碎后增大了燃面,从而使压强异常升高。对药柱挡板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期减小药柱内外通道的压差,并通过对点火过程的流场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最终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有效,输出压强峰值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点火器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5  机载点源红外干扰弹跌落动力学特性研究
    白玉帅
    2024(3):71-76.
    [摘要](36) [HTML](0) [PDF 608.21 K](2325)
    摘要:
    针对点源机载红外干扰弹运输、装载等勤务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意外跌落的安全性问题,采用试验、仿真等方法对干扰弹跌落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对机载点源红外干扰弹进行了跌落试验,并建立干扰弹跌落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开展典型工况下的跌落仿真。跌落试验表明干扰弹从3.5 m跌落后弹壳仅在着地点周围出现了塑性变形,弹体整体结构保持完整。仿真表明弹内零部件会在跌落时发生弹塑性变形,但是这些变形对发射时的同轴度影响较为有限;冲击动力学响应分析发现,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特征基本相同,峰值范围为6 430 g~1 200 000 g,并且跌落方向和零部件位置会影响该点冲击加速度的大小。
    16  非对称泄爆条件下甲烷爆炸双向传播特性的研究
    路 长
    2024(3):91-96.
    [摘要](44) [HTML](0) [PDF 538.30 K](2161)
    摘要:
    为探究非对称泄爆条件下甲烷爆炸双向传播特性,利用自主搭建的小型爆炸试验系统,对不同点火位置和左端泄爆口面积下甲烷爆炸双侧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超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对称传播情况下,距离泄爆口较近的右侧火焰的传播速度更快;左端泄爆口面积的减小会进一步促进右侧火焰传播,同时抑制左侧火焰传播,当泄爆口面积小于或等于90 mm×90 mm时,左侧火焰出现逆流现象;随着左端泄爆口面积的减小,点火源两侧压力、压力差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均增大,从而导致爆炸指数增大,提高了爆炸危险性。
    17  神经网络算法在切割索侵彻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王 友
    2024(3):22-29.
    [摘要](70) [HTML](0) [PDF 898.20 K](2085)
    摘要:
    基于难以通过型面直接准确预测切割索侵彻性能,以及神经网络算法大力发展的现状,本文对神经网络算法在切割索侵彻性能预测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在对常用神经网络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后,重点对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及其在切割索性能预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总结,系统性地对两种神经网络算法的数据集处理、网络搭建模型、参数设置和优缺点进行了剖析,为切割索性能优化和智能化预测提供支撑。
    18  冲击片雷管换能界面轴向距离能量耗散失效分析
    牛 犇
    2024(3):30-35.
    [摘要](43) [HTML](0) [PDF 441.07 K](2075)
    摘要:
    为提高冲击片雷管作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针对因材料表面小型突起导致接触面不平整的装配问题,从换能界面能量耗散的角度对装配结构中两种轴向距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究。通过不同电压下的发火试验及感度试验,验证和分析两种轴向距离对冲击片雷管作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膛-桥箔轴向距离会导致电爆能量的径向散失, 进而影响了飞片冲击药柱端面能量的大小并引起聚酰亚胺薄膜的撕裂拉伸,随着轴向距离的持续增加,爆炸桥箔逐渐失效;加速膛-药柱轴向距离会影响飞片飞行的平稳程度以及撞击药柱速度,随着轴向距离增加,飞片飞行距离增长,到达药柱端面的速度降低且不一致,导致起爆药柱的稳定性降低,轴向距离应控制在0.3 mm以内。
    19  高热值低热冲击热电池加热剂研究
    骆 静
    2024(3):36-40.
    [摘要](45) [HTML](0) [PDF 682.74 K](2074)
    摘要:
    为研发高热值、低热冲击的热电池加热剂,对不同类型活性铁粉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分析,并对不同配方加热剂的成形性、可燃性、热值和燃烧温度等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活性铁粉的微观形貌和特性对加热剂的成形性和可燃性影响较大,珊瑚簇状的活性铁粉制备的加热剂成形性和可燃性最好,制备成的高热值加热剂燃烧时热冲击较小;同时,通过提高高氯酸钾的占比或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可在热冲击无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加热剂的热值。本研究有望为高比能量热电池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意义。
    20  氮气喷射压力对多孔泡沫铜抑制瓦斯爆炸的影响
    邢玉强
    2024(3):84-90.
    [摘要](20) [HTML](0) [PDF 659.85 K](2056)
    摘要:
    为探究氮气喷射压力对多孔材料抑制煤矿瓦斯抽放管道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基于自建的实验平台,开展了20 PPI泡沫铜、安装位置距点火端70 cm时,不同氮气喷射压力对瓦斯燃爆特性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射的氮气诱导火焰锋面形成了“多层焰锋”;火焰到达泡沫铜表面和泄爆口的时间以及二次点燃的时间均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大而提前;0.15 MPa的氮气喷射压力对爆炸火焰的传播及下游的超压峰值表现出抑制作用,火焰速度峰值较0 MPa时降低了25.15%,超压峰值较0 MPa时降低了11.38%,且氮气喷射压力与最大爆炸压力出现位置及其形成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瓦斯抽放管线的安全设施布置提供理论支撑,对安全灾害工作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