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3):1-3.
摘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发射动力系统主装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接触热阻和自然对流对计算模型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动力系统置于温差20℃的环境中时,经过5h传热,主装药与环境温度相差约9%,而经过10h传热后,主装药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到0.5%。该研究结论为分析环境温度对发射动力系统内弹道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2008(3):4-7.
摘要:针对固态凝聚相炸药正常爆轰情况下仍会产生一定质量的残留物分布现象,从爆轰物理学的角度对凝聚相炸药爆炸残留物形成的两个重要内在机制——拐角效应和边界效应进行了分析。依据爆轰物理临界直径理论和相关基于试验数据的拟合公式,对边界效应产生的残留物量进行了理论意义上的估算,获得了有关残留物比例与装药质量和装药爆速关系的若干结论,且与已有的试验现象相符。
2008(3):8-11.
摘要:首次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成功制备了HMX/AP/RF纳米复合含能材料。采用SEM扫描电镜、BET比表面积分析、XRD粉末衍射和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MX/AP/RF气凝胶具有纳米网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7.13m2/g ,相比空白RF气凝胶明显下降;HMX/AP/RF气凝胶中晶体的平均晶粒度为48~93nm,HMX/AP/RF气凝胶的热分解峰较原物质HMX相比有所提前。
2008(3):12-15.
摘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小型密闭爆发器装置,研究了KP对RDX/NC、HMX/NC和NQ/NC 3种硝胺体系火药燃烧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含有KP的3种硝胺体系火药中各组分热分解具有较好的相对独立性,具有较高火焰感度的KP能够调整3种硝胺体系火药热分解行为,改善火药的点火性能,提高火药的燃烧速度。
2008(3):16-18.
摘要:为了研究敏化温度对乳化炸药动压减敏程度的影响,测试了在不同敏化温度下制得的乳化炸药在冲击波动压作用前后的水中冲击波参数,并将测试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乳化炸药的冲击波峰值和比冲击波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减敏的趋势相同;TA乳化炸药与TB乳化炸药在敏化温度分别为60℃、65℃时,减敏的程度最小。
2008(3):19-22.
摘要:为了分析K2CO3作为红外/雷达复合诱饵添加剂的可行性,利用TG-DSC技术考察了K2CO3的热分解特性,并采用化学平衡计算软件(CEA)计算了K2CO3在2 200~2 600K下的自由电子密度和热解焓。结果表明:K2CO3在293~1 473K的热分解焓为-595.7kJ/mol;在2 200~2 600K温度下的热解焓为1 147.0~1 179.6kJ/mol,分解产物以气态K为主,自由电子密度达1020~1021数量级。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红外/雷达复合诱饵的合理配方及其热电离特性。
2008(3):23-25.
摘要:对北京京煤化工有限公司先后主要使用过的DDNP、K·D复盐、GTG和球型糊精叠氮化铅4种起爆药的性能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和探讨,详细介绍了推广使用的球型糊精叠氮化铅起爆药,从生产工艺、性能特点、废水处理、远程运输几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指出安全、环保、高能低感的起爆药是企业安全的根本,企业应进一步尝试起爆药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2008(3):26-27.
摘要:为了研究爆炸箔起爆器起爆系统典型参数的规律,设计了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研究了爆炸箔冲击片起爆系统中爆发电流、爆发电压与输入起爆能量、爆炸箔截面积的关系,并且给出了相关规律。通过研究得出:爆发电压时间、峰值电流时间越接近,爆发电压峰值与爆发电流峰值越重合,能量利用率最高。研究结果对爆炸箔冲击片起爆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8(3):28-31.
摘要:在分析螺旋型爆磁压缩发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其集总参数的等效电路,并对发生器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结合具体实例和相应的简化条件,利用MATLAB软件仿真了爆磁压缩发生器接不同负载时的输出电流波形。仿真结果表明:负载的选择对爆磁压缩发生器输出电流波形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发生器的负载。
2008(3):32-35.
摘要:为评价复合射孔器的作用效果,根据在相同靶体、试验条件下复合射孔器的压裂能力决定作用效果,探讨采用压裂能力指标评价复合射孔器性能的方法。通过对复合射孔器测试技术、复合射孔作用过程、裂缝形成机理和储层对复合射孔器性能的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用复合射孔器产生高能气体的有效压力、有效作用时间来评价复合射孔器性能的结论,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复合射孔器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2008(3):36-39.
摘要:在井下电缆传输射孔施工中,由于射孔枪内进水,会出现“炸枪”事故。为避免事故发生,设计了一种新型传爆序列,主要完成了泄压孔、隔爆距离的确定,以及雷管参数设计。可靠性试验、模拟井下试验与井下工业试验表明:该传爆序列在正常情况下能可靠传递爆轰,起爆射孔枪串;在射孔枪内进水时又能可靠隔断爆轰波的传递,保护射孔枪。
2008(3):40-43.
摘要:通过增加有机玻璃管的长度,在布置障碍物的情况,研究了不同的长径比(L/D)处火焰传播速度、超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的存在使火焰的传播速度、超压提高,在长径比L/D=20时火焰传播速度急剧增加;浓度越接近化学计量比,障碍物对火焰的加速作用越显著、超压越大。研究结果对于如何防治瓦斯和其它可燃气体爆炸,减轻爆炸威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8(3):44-47.
摘要:介绍了一种实现气溶胶采样过程中维持采样流量恒定的方法,从流量监控原理、系统组成、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流量测试结果表明:在采样膜阻力增加3倍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控制采样过程中的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采样流量误差可以控制在3.7%以内。
2008(3):48-51.
摘要:对烟火药剂中钛含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测定方法。烟火药剂试料经过预处理后,经稀硝酸充分溶解、过滤后再用盐酸溶解滤渣,将钛离子与其它影响测定的金属离子分离;过滤后,用氯酸钾把三价钛离子全部氧化成四价钛离子,然后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出钛含量。实验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准确,其回收率为98.18%~99.91%,完全满足烟火药剂中钛含量的测定要求。
2008(3):52-56.
摘要:综述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LiFePO4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改性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外LiFePO4产业化现状进行了介绍。LiFePO4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添加编辑为好友
加入微信交流群